柴胡
2020/3/2 17:16:50
詳細(xì)介紹
【歷史沿革】
原名茈胡,始載于《神農(nóng)本草經(jīng)》,列為上品?!睹t(yī)別錄》云:“生洪農(nóng)及宛朐”《本草經(jīng)集注》道:“今出近道,長安以及河內(nèi)并有之?!薄端幬锍霎a(chǎn)辨》載:”產(chǎn)湖北北襄陽、鄖陽各屬,紫荊關(guān)、馬山口等為上。
【別名】
茈胡、地熏《本經(jīng)》,山菜、茹草《吳普本草》,柴草《品匯精要》。
【來源】
本品為傘形科植物柴胡或狹葉柴胡的干燥根。按性狀不同,分別習(xí)稱“北柴胡”和“南柴胡”。
【主要產(chǎn)地】
我國大部分地區(qū)均有,以河南、河北、內(nèi)蒙古、山西、湖北、四川、東北、陜西、青海、寧夏等地為主要分布區(qū)。
【植物特征】
柴胡 通常多年生,較少一年生草本,有木質(zhì)化的主根和須狀支根。莖直立或傾斜,高大或矮小,枝互生或上部呈叉狀分枝,光滑,綠色或粉綠色,有時(shí)帶紫色。葉線形或線狀披針形,基生葉下部縊縮成柄,花序多分枝,圓錐花序疏散;花瓣黃色。果寬橢圓形,深褐色,果棱淡褐色;花期7-8月,果期8-9月。
春、秋二季采挖,除去莖葉和泥沙,干燥。
【性狀】
北柴胡 除去雜質(zhì)和殘莖,洗凈,潤透,切厚片,干燥。
北柴胡統(tǒng)貨。干貨。呈圓錐形,上粗下細(xì),順直或彎曲,多分支。頭部膨大.呈疙瘩狀,殘莖不超過1cm。表面灰褐色或土棕色,有縱皺紋。質(zhì)硬而韌,斷面黃白色,顯纖維性。微有香氣,味微苦辛。無須毛、雜質(zhì)、蟲蛀、霉變。
南柴胡統(tǒng)貨。干貨。類圓錐形,少有分支,略彎曲。頭部膨大,有殘留苗莖。表面土棕色或紅褐色,有縱皺紋及根須痕。質(zhì)較軟,斷面淡棕色。微有香氣,味微苦辛。大小不分。殘留苗莖不超過1.5cm。無根須、雜質(zhì)、蟲蛀、霉變。
【性味與歸經(jīng)】
辛、苦,微寒。歸肝、膽、肺經(jīng)。
【功能與主治】
疏散退熱,疏肝解郁,升舉陽氣。用于感冒發(fā)熱,寒熱往來,胸脅脹痛,月經(jīng)不調(diào),子宮脫垂,脫肛。
【含量測定】
水分 不得過10.0%(通則0832第二法)。
總灰分 不得過8.0%(通則2302)。
酸不溶性灰分 不得過3.0%(通則2302)。
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測定法項(xiàng)下的熱浸法(通則2201)測定,用乙醇作溶劑,不得少于11.0%。
本品按干燥品計(jì)算,含柴胡皂苷a(C42H68O13)和柴胡皂苷d(C42H68O13)的總量不得少于0.30%。
原名茈胡,始載于《神農(nóng)本草經(jīng)》,列為上品?!睹t(yī)別錄》云:“生洪農(nóng)及宛朐”《本草經(jīng)集注》道:“今出近道,長安以及河內(nèi)并有之?!薄端幬锍霎a(chǎn)辨》載:”產(chǎn)湖北北襄陽、鄖陽各屬,紫荊關(guān)、馬山口等為上。
【別名】
茈胡、地熏《本經(jīng)》,山菜、茹草《吳普本草》,柴草《品匯精要》。
【來源】
本品為傘形科植物柴胡或狹葉柴胡的干燥根。按性狀不同,分別習(xí)稱“北柴胡”和“南柴胡”。
【主要產(chǎn)地】
我國大部分地區(qū)均有,以河南、河北、內(nèi)蒙古、山西、湖北、四川、東北、陜西、青海、寧夏等地為主要分布區(qū)。
【植物特征】
柴胡 通常多年生,較少一年生草本,有木質(zhì)化的主根和須狀支根。莖直立或傾斜,高大或矮小,枝互生或上部呈叉狀分枝,光滑,綠色或粉綠色,有時(shí)帶紫色。葉線形或線狀披針形,基生葉下部縊縮成柄,花序多分枝,圓錐花序疏散;花瓣黃色。果寬橢圓形,深褐色,果棱淡褐色;花期7-8月,果期8-9月。
狹葉柴胡 多年生草本,先端漸尖,具短芒,基部最窄,有5~7條縱脈,花期7~9月,果期8~10月。
生于干燥荒山坡、榨樹崗、林緣、灌叢、林間隙地、草原草甸地。土壤多為棕色森林土、富含腐殖質(zhì)的黑土及草原沙質(zhì)土。
春、秋二季采挖,除去莖葉和泥沙,干燥。
【性狀】
北柴胡 呈圓柱形或長圓錐形,長6~15cm,直徑0.3~0.8cm。根頭膨大,頂端殘留3~15個(gè)莖基或短纖維狀葉基,下部分枝。表面黑褐色或淺棕色,具縱皺紋、支根痕及皮孔。質(zhì)硬而韌,不易折斷,斷面顯纖維性,皮部淺棕色,木部黃白色。氣微香,味微苦。南柴胡 根較細(xì),圓錐形,頂端有多數(shù)細(xì)毛狀枯葉纖維,下部多不分枝或稍分枝。表面紅棕色或黑棕色,靠近根頭處多具細(xì)密環(huán)紋。質(zhì)稍軟,易折斷,斷面略平坦,不顯纖維性。具敗油氣。
北柴胡 除去雜質(zhì)和殘莖,洗凈,潤透,切厚片,干燥。
本品呈不規(guī)則厚片。外表皮黑褐色或淺棕色,具縱皺紋和支根痕。切面淡黃白色,纖維性。質(zhì)硬。氣微香,味微苦。
北柴胡統(tǒng)貨。干貨。呈圓錐形,上粗下細(xì),順直或彎曲,多分支。頭部膨大.呈疙瘩狀,殘莖不超過1cm。表面灰褐色或土棕色,有縱皺紋。質(zhì)硬而韌,斷面黃白色,顯纖維性。微有香氣,味微苦辛。無須毛、雜質(zhì)、蟲蛀、霉變。
南柴胡統(tǒng)貨。干貨。類圓錐形,少有分支,略彎曲。頭部膨大,有殘留苗莖。表面土棕色或紅褐色,有縱皺紋及根須痕。質(zhì)較軟,斷面淡棕色。微有香氣,味微苦辛。大小不分。殘留苗莖不超過1.5cm。無根須、雜質(zhì)、蟲蛀、霉變。
【性味與歸經(jīng)】
辛、苦,微寒。歸肝、膽、肺經(jīng)。
【功能與主治】
疏散退熱,疏肝解郁,升舉陽氣。用于感冒發(fā)熱,寒熱往來,胸脅脹痛,月經(jīng)不調(diào),子宮脫垂,脫肛。
【含量測定】
水分 不得過10.0%(通則0832第二法)。
總灰分 不得過8.0%(通則2302)。
酸不溶性灰分 不得過3.0%(通則2302)。
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測定法項(xiàng)下的熱浸法(通則2201)測定,用乙醇作溶劑,不得少于11.0%。
本品按干燥品計(jì)算,含柴胡皂苷a(C42H68O13)和柴胡皂苷d(C42H68O13)的總量不得少于0.30%。